计算机学院Logo
山东省教学成果奖申报
“一核心六融合” 应用型高校一流课程建设与实践 —— 以计算机类课程为例
成果简介
位置: 首页 >> 正文 >>

成果简介


在当前高等教育深化综合改革、强化人才培养质量的背景下,菏泽学院积极响应国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针对教学创新不足、实践能力培养薄弱、服务社会效能有待提升等现实问题,以计算机类课程为依托,系统构建并实践了“一核心六融合四转变”的一流课程建设新模式。本成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应用型高校发展定位、聚焦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通过课程思政引领、知识融合重构、课赛产教协同、智慧教学赋能等多维度创新,全面推动课程内涵建设和教学质量提升。破解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思政融入难、知识更新慢、产学脱节、评价单一等教学痛点,探索出了一条契合国家战略、对接产业需求、凸显特色的计算机人才培养新路径,为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1 “一核心六融合”的计算机类一流课程建设

本成果核心内容为:

一是构建并实践了“一核心六融合四转变”的一流课程建设与育人新模式。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依托计算机类课程,通过思政融合、知识融合、课赛融合、产教融合、OBE融合、AI融合,推动课程建设从“单点创新”走向“系统融合”,最终实现“四转变”。即教育理念向育人中心转变、教学内容向知识融合转变、教学方法向项目探究转变、学习模式向自主学习转变,全面满足了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人才素养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迫切需求。

二是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创新提出“1234”思政建设模式,“点线面”三维思政设计模式;教学实施采用以学生为中心、融合OBE理念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系统推进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深度融合;将真实项目、企业案例、竞赛主题融入课程主线;引入OBE理念重构课程设计与评价体系,实施混合式教学与全过程非标准考核,增强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解决能力;积极推进课程智能化建设,依托知识图谱与AI技术实现精准导学与个性化培养,赋能教学数字化转型。

三是通过多年实践,建成多门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及智慧课程。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大幅提升,获多项省级以上教学比赛奖项,获多项科研立项;学生在学科竞赛中屡获国家级奖项,实践与创新能力明显增强;《C语言程序设计》在线课程被超星、智慧树、头歌等平台广泛引用,辐射全国百余所高校,累计70余万人选学,形成广泛社会影响与示范效应。该成果已在多家高校应用推广,成效显著,为同类院校开展课程建设与教学创新提供了系统解决方案和实践范例。

成果有效解决如下教学问题: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解决重教书、轻育人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融合建设的问题。

2解决课程建设重形式轻内涵,课程内容缺乏深度和挑战度,地方高校科研反哺教学实施不够的问题。

3)解决当前怎样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改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弱的情况。